一、先找“开关”——把失眠拆成三条线
1、生理线:甲亢、围绝经期、前列腺夜尿、心衰、哮喘、长期激素/β 受体阻滞剂等。
2、心理线:焦虑、抑郁、PTSD、急性应激。
3、环境-行为线:蓝光、咖啡因、夜班、带娃、刷剧、卧室兼书房。
建议:连续 7 天做“睡眠+症状”双日志(时间、事件、情绪、用药、咖啡/酒),多数人会一眼看到“开关”在哪。
二、西医“三板斧”——该用就用,不丢人
1、认知行为疗法(CBT-I):国际一线“金标准”,6-8 周有效率 70-80%,无依赖。
2、短期药物:右佐匹克隆、唑吡坦、褪黑素缓释片(55 岁以上)。原则≤4 周、最低有效剂量、隔日停药、不随意加量。
3、伴随疾病管理:如睡眠呼吸暂停(CPAP)、不宁腿(普拉克索)、甲亢(抗甲药)——原发病不控制,吃再多安眠药也白搭。
三、中医“调衡”——把失眠当“阴阳错位”
1、常见三型速查
• 心脾两虚:入睡难、多梦易醒、心悸健忘、舌淡苔薄——归脾汤。
• 肝郁化火:烦躁易怒、口苦、目赤、脉弦数——丹栀逍遥散+夏枯草。
• 心肾不交:心烦盗汗、腰膝酸软、舌尖红少苔——黄连阿胶汤。
2、外治“三件宝”
• 耳穴压豆:心、神门、皮质下,睡前按压 1 分钟。
• 针刺:百会、神庭、安眠、三阴交,留针 30 min,隔日 1 次,10 次一疗程。
• 开天门小儿推拿法改良版:眉心→发际 30 遍,对夜班后“大脑停不下”的人尤佳。
四、吃对一顿“晚安餐”——把色氨酸送进大脑
1、黄金搭配:碳水+色氨酸+镁
• 燕麦牛奶粥+香蕉+南瓜籽(碳水升高胰岛素,帮助色氨酸跨血脑屏障)。
• 小米粥+海参+菠菜(小米天然 GABA 0.5 mg/100 g,海参富镁)。
2、黑名单:夜间 400 mg 咖啡因≈星巴克大杯拿铁,半衰期 5-7 h;麻辣火锅+冰啤酒,双重刺激胃酸与交感神经。
3、中医夜宵方:酸枣仁 15 g + 龙眼肉 10 g + 茯神 10 g,小火煮 200 ml,21:30 前喝完,既补心脾又避免夜尿。
五、心理“降噪”——给大脑装一个定时关机键
1. 焦虑清单:睡前把待办写在纸上,撕下放进“明天盒”,实验显示可缩短入睡时间 18 min。
2. 3 分钟“4-7-8 呼吸”:吸气 4 s→屏息 7 s→呼气 8 s,循环 4 次,快速拉高迷走神经张力。
3. 正念身体扫描:从脚趾到头顶 14 个部位“感受-放松-放下”,配合 0.3 Hz δ 节拍音乐,fMRI 证实可降低默认模式网络(DMN)活跃度 30%。
4. 如果 PHQ-9≥10 或持续早醒,别硬扛——把心理咨询/精神科跟体检一样纳入年度计划。
六、运动处方——白天累到位,晚上才能瘫成泥
1. 时间: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16-18 点,日光+运动双通道同步生物钟。
2. 强度:心率维持在(220-年龄)×60%-70%,30-40 min,每周 ≥3 次。
3. 禁忌:睡前 3 h 内避免 HIIT 与力量训练,防止核心体温过高。
4. 微运动:午间“靠墙静蹲+肩颈拉伸”5 min,可比咖啡更有效地提升下午警觉性,减少夜间“报复性拖延”。
七、七日行动表——一张表带走所有要点
Day1 建立睡眠日志+固定起床锚点
Day2 卧室大扫除:18 ℃、遮光、移走电视
Day3 电子宵禁:睡前 90 min 手机进客厅
Day4 试吃“燕麦牛奶+香蕉”夜宵,记录对比
Day5 30 min 日光快走+睡前 4-7-8 呼吸
Day6 耳穴压豆+归脾汤/丹栀逍遥散(辨证)
Day7 复盘日志,若入睡仍>30 min 或总睡<6 h → 医院睡眠专科
结语
失眠不是简单的“睡不着”,而是身心失衡的警报器。先定位是“哪条线”出了问题,再联合西医、中医、心理、运动、食疗多兵种作战,多数人在 4-6 周内就能夺回失去的睡眠。今晚,不妨从“把手机提前 90 分钟请出卧室”开始——当你关掉灯,黑暗会回赠你一场深睡。祝你今夜好眠!